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格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深化“三全育人”格局为抓手,聚焦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特点,完善精准引领举措,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教育引导大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二、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构建完善“三全育人”新格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水平。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时代新人铸魂工程”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和指导“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工作。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党建、宣传、教育教学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党委办公室、组织人事处、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保卫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时代新人铸魂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
四、重点任务
对标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方案要求,立足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优势和短板不足,着眼构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共提出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35项重点任务。
(一)建好“大思政课”
1.制定学校“大思政课”体系建设方案,在进一步夯实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特色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学校“大思政课”体系队伍建设、资源建设和平台建设,深化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2.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熟练掌握世界观方法论和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3.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和辅导员工作室培育,适时申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组织人事处、学生工作处、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
4. 打造工学类、经管类、文法类、艺术类、医学类等不同类别课程的课程思政范本,2-3 年内形成学校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5.探索构建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6.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案例集,推进课程思政数字化转化。
7.每年开展课程思政系列培训、研讨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展示,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牵头单位:教务处、各二级学院、党委宣传部、组织人事处)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8.完善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出台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师德建设“固本工程”“八个一行动”为抓手,形成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系。
9.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制定、修订教职工管理、考核、聘用等系列制度,进一步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准入、绩效考核、评优评奖、职务晋升、岗位聘用等工作的首要依据。
10.加强对青年教师、海外归国教师和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实施教师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弘扬科学家精神,推进师德师风与教风学风相融相促,引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全面提升。
(牵头单位: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党委统战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四)推进校园文化提能增效
1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学校卓越文化观的自觉内化和实践转化;坚持以文铸魂、以文育人、以文塑境相统一,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育人内涵,不断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
12.打造学校特色文化体系,全覆盖推进基层文化品牌建设,制作出品具有学校文化魅力、体现太湖精神的系列文化产品;全面推进彰显太湖精神的文化名人和太湖学人等文化精品建设,形成一批文献和影像精品;建设“一区一特色”的文化景观、文化设施等文化载体。持续推进太湖文化传承创新,讲好太湖故事、展现太湖形象、弘扬太湖精神,增强太湖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13.持续打造太湖大讲堂、读书节、网络文化节等文化品牌,培育一批原创文化精品;广泛开展包括诵读经典、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举办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充分发挥校史馆、国政馆等文化场所的育人功能,提升文化育人实效。
14.强化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工作联动,推进“团日活动进社团”,开展学生社团“一社一品”建设,培育一批优秀社团和优秀社团指导老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团委)
(五)持续强化心理育人
15.推进课堂教学、教育活动、指导咨询、危机干预和科学研究“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质增效。
16.建设好《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科普微课、心理健康教育智课和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类选修课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17.建好建强省级示范中心,持续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和心理情景剧大赛等特色活动品牌;做好重点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帮扶,心理困难突发事件防控、干预及应对。
18.加强动态摸排,做好学生突出心理问题排查防治,建成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动态数据库。
(牵头单位:学生工作处)
(六)提升实践育人水平
19.深入推进“新时代领航计划”,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思践悟”系列活动。搭建红色实践育人平台,开展寻访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足迹、重走长征路、红色走读等红色实践活动。
20.持续打造志愿服务文化节等志愿服务品牌,丰富志愿服务“项目库”,立足校园社区,结合实际需求开展结对志愿服务,加强党员学生支教团建设。
21.持续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深化大学生面向“三大行业”开展就业创业见习“百岗行动”计划,重点打造“青力缔造”实践品牌。
22.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者工程”“第二课堂”助力工程,不断强化实践育人。
23.多措并举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品牌活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组建红石榴民族团结服务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突出学生在思想引领、学业发展、就业指导、文化艺术、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依托民族团结服务队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学校民族文化节活动。
(牵头单位:学生工作处、团委)
(七)强化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24.完善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制度。
25.建设一批思政类公众号、网络平台和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在各类社会网络平台上的公众号建设;结合学校学科特色、校史、身边典型等,打造一批网络思政教育资源。
26.持续举办网络文化节,开展网络法治教育专项行动,培育打造一批优秀网络文化作品。
(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组织人事处、学生工作处、团委)
(八)加强基层党组织引领
27.加强政治建设。推动二级党组织议事决策机制信息化督查,深化基层党组织谋大事功效。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党建工作的支撑力度。
28.持续推动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发挥双创交流平台作用,开展“一融双高”党建活动,强化过程管理与服务。
29.以提升党务工作者能力为重点,开展二级党组织书记、师生党支部书记(委员)培训、“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培训等。
30.深化组织育人功能。以党建带班建、团建,深化“师生结对• 支部共建”等特色党建品牌内涵建设。
(牵头单位:党委办公室、组织人事处)
(九)“一站式”学生社区治理创新
31.以“新时代领航计划”为统领,按照“12453”建设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教书育人相融合、线上线下相融合,加强组织、制度、资金和场地保障,推进领导力量、思政力量、专业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学生社区。
32.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创新性推进社区社工队伍建设和学科融合式发展。
(牵头单位:学生工作处、后勤基建处)
(十)提高斗争主动性能力建设
33.统筹加强以党政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等为主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以网络名师、网评员、信息员等为骨干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建设。
34.结合学校学科专业优势,谋划建设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智库,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35.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持续做好党政干部上形势与政策课,常态化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强化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三早”机制,提高“感知、分析、干预”能力,为培育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牵头单位: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保卫处)
五、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学校“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实施,强化立体联动工作机制,协同发力。
2.强化调查研究。结合主题教育,调研时代新人培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挖掘优势、特色和亮点。
3.强化落地落实。建立常态化考评机制,把“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实施情况纳入学校考评体系;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台账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4.强化宣传推广。用好学校各类宣传平台,及时总结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良好氛围。